李狗肉 | 电影分群影评汇第一期(2021.4)
Legal Road的社群生态除了包括大群,还有大大小小近百个分群。大群周报推出以来一直广受好评,本次管理组和观影打卡群协商以后,整理汇编出了这份2021年4月份观影打卡组影评实录。片单主要包括去年年底以来的节展电影、今年的院线电影,以及群友投票选出的几部经典电影。后续管理组和各位分群群主将根据各分群运营情况,择时为群友增加展示的渠道和空间。
首先为大家列示出具体片单,对涉及高度剧透的片目已经标注:
★
片单
★
悬崖之上
第十一回
绯色的子弹
我的姐姐(高度剧透)
无依之地
晨曦将至
前程似锦的女孩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集体(高度剧透)
酒精计划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小偷家族
寄生虫
民主的边缘
绿皮书
小武
阳光普照(高度剧透)
天国与地狱
后窗
革命往事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影评内容呈现,仅代表群友个人观点:
一、近年新片(2020-2021)
(一)院线电影
《悬崖之上》
五一档/谍战片/张艺谋
四星,难得具有观赏性的院线电影,在东北雪原俯瞰的镜头过于肃杀,而将摄像机直接空投进雪地的创意设计令人耳目一新。电影的氛围感营造得格外好,将东北寒冬的萧瑟与谍战行动的紧张协调一致。全片的节奏压得很好,尽管在电影一半时就已经猜到故事的主线,但还是忍不住让人坐在座位上等待故事的发展。不足之处在于周乙的存在与乌特拉行动实在有逻辑上的矛盾,只能解释为尽力不暴露组织潜伏力量。现在细想起来,还有一点颇为费解,解救人质的行动如不涉及武装冲突,完全没有必要派遣四名特工同时参与。
——HS
的确能看到导演在镜头语言上的创新,比如开头的第一人称拍摄,但除了摄影,电影就不剩下什么了。老谋子是个很依靠剧本(《十三钗》《归来》)或者形式(《影》《英雄》)的人,本身是没有创作主线的,所以当本子很平庸,形式也没有施展手脚的空间时,片子就注定平平无奇了。当开头出现两组人时,你就知道他很明显是要说一个理性人被感性冲昏头脑的故事,这也让电影里面所有不合逻辑的行为都显得很正常。但某个配角的存在,让所有人又看起来都像是智障,他所谓的“有人情味的”行为,更像是导演刻意的安排。再进一步说,就算这个主题讲好了,也不过是谍战剧玩烂的东西,就和“黎明”这个意象一样,毫无这个时代需要的新鲜感。
——小旻233
《第十一回》
清明档/黑色电影/周迅
这是一部非常哲学而又非常抓马的电影。每一个角色在每一回中,都在反复重复着一个命题,就是对自我和本我的探讨,于是被反复围困,灵魂被反复围剿。第十一回中,大家终于都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也终于学会了与自己和解。周公子和陈老师的表现一如既往地精彩,窦靖童亦有不俗表现。电影院里看这部电影的人很少,恰是小众观影人的狂欢。但过于隐晦的主题表现,也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小缺憾,往往会给人不鲜明的感觉。
——Cara
《绯色的子弹》
二次元/动作片
两星不能再多了。主要问题是没有主线剧情的推动,推理过程也比较鸡肋,剧情就是八百里开外一枪一个鬼子。以及小哀在傻白甜的道路上越来越远甚至开始撒娇,并且强行加戏。作为新兰党感觉感情线平平无奇,作为喜欢小哀的又感觉哀的人物形象越来越不突出了。最后,世良家族真的是目前名侦探柯南宇宙最大家族了,绝。
——Cara
《我的姐姐》
清明档/女权电影/张子枫
再多的好设计都敌不过结尾的一槌定音,所有的才气在bgm响起的那一瞬间都烟消云散,让电影彻底崩坏…说说正面的,导演的宏观设计做的很好,无论是新老对照还是主角的职业设定,都为后续的展开做足了铺垫。俄罗斯套娃那场戏更是神来之笔。也许一切停留在对子枫的俯拍镜头,留个开放式结局是最好的。
——小旻233
我之前听了up主解读这部剧,说实话我自己蛮抵触的,我自己也有一个弟弟,我自己觉得我看这部电影的话,可能会有一些不太好的感触,但是看完我觉得还好。
我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制作团队里有没有有弟弟的人,有没有就是经受过这种痛苦的人,我只能说这个只是一小部分吧,我看完其实心里没有特别多的感受,因为代入到我和我弟弟,我知道这不是我和我自己弟弟的相处模式,还有就是我并不觉得这部剧是解放了姐姐,或者是有什么很跨时代的一个进步,我从这个里面看出来了,我之前比较明白的一个道理,安然和他弟弟之间之所以他能做出那么多看似很勇敢的决定,就是因为她跟她弟弟没什么相处机会,所以没什么感情,父女重男轻女得太明显,所以怨恨>感恩,个人感觉是没有那么深的感情这一因素给了她很多拒绝的力量,而重男轻女最可怕的一点就是这女孩生下来他们准备要第2胎的时候,你的父母就在不停的给你灌输你是姐姐,嗯,你要照顾弟弟,所以很多人 在还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被灌输默认接受这个规矩,到长大了他觉得这样不对的时候,他就要面临感情和自己之间的挣扎,我觉得这是最恐怖的。
——格子间打字女学生
(二)节展电影
《无依之地》
威尼斯大奖/公路片/麦克多蒙德
“献给那些无法停下脚步的人,我们路上再见。”迄今为止最喜欢的一部公路电影。在以往传统的电影题材里,公路电影是为了服务于剧情的需要。人需要在旅途中重新认清生活,从而在嬉笑怒骂中与生活和解。无依之地同样如此,只是Fern拒绝了庸俗的和解,她的前半生为了丈夫而活,从那以后,证明生命曾经存在似乎成为了她远行的全部意义。可生命何必如此呢,我们会一次又一次地与故人告别,或许会在某天重逢,或许再也不会,重逢不是告别的目的,告别只是开始。离开故居的Fern会开着那辆破烂的旅行车前往何处不得而知,但庆幸的是,她不必再生硬而决绝地拒绝安稳的美好与他人的善意,而是为了自己,去感受旅途的种种波澜。
——HS
I am just houseless, but I am not homeless.坚毅的眼神,一路遇上了很多人。这样类似于游牧民族的生活,这是一种无奈。爱他的费恩,女主的妹妹,还有女主对着他背出结婚时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一阵阵的空旷带来一阵阵的陪伴后的孤独。这是需要很大很大的内心坚强,才能一路上适应交流,且又能独自上路。
——YUKI
很多全景镜头看着有点像纪录片,感觉没什么戏剧冲突,只是用零碎的故事记录女主视角里的流浪生活。画面里的女主背影写满了孤独,但不可否认她始终在坚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不那么糟糕。她没有传统意义上房子组成的家,就把房车布置成家,确实,“houseless和homeless不太一样”。在窘迫的现实面前,女主也尝试融入一大群人生活的家庭中,但显然格格不入,最终还是选择一个人回到看不到头的公路上生活。女主那句“别变得孤独”,我一下被打到了,就算是一个敢于坦诚面对自己选择独自流浪的人,也在畏惧孤独。虽然我觉得孤独是件不可避免的事情,但还是希望我们都能够找到更好的方式享受它,找到生活里的小确幸,比如午间撒在身上的阳光。
——Elm
《晨曦将至》
戛纳参选/剧情片/河濑直美
河濑直美在镜头语言上就是日本的泰伦斯·马利克,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取代了人物的情绪,成为了故事最好的诉说者。有两个特别值得谈的点,一个是晨曦这一意象,在人物的手心里,在窗帘的背后,在繁茂的森林上,你都能看见那让人有无尽遐想的光,而后半程初中生情侣脸对脸之间的夕阳,就是对自己旧作《光》海报构图的致敬,同样是展现黎明,比《悬崖之上》高太多了;另一点是怀孕互助组的纪录片拍法,手提式摄影加怼脸拍法,让电影的真实感更上一层楼。好的摄影构思还有开头男孩刷牙的镜头,从正面而非镜面拍摄,就是告诉观众这是母亲在注视孩子。故事的确支离破碎,没办法成为2020最佳,但绝对是当年最美的电影。
——小旻233
《前程似锦的女孩》
学院奖最佳原创剧本/女权电影/凯瑞穆里根
个人2020年最佳。一方面继承了大量前人使用过的形式:马卡龙+霓虹灯的色调非常《亡命驾驶》,结局让人想到《大卫戈尔》,还有十字架和圣母像的隐喻;另一方面也走出了自己的路子:电影的前半部分呈现了大量的“反男性凝视”,开头刻意拍摄舞池中男性扭动的下半身,后来的几次“伪捡尸”则是在对男性性骚扰行为的类型化。总的来说,导演在早已烂大街的女性复仇电影里实现了一次无论方式还是收尾都极为“叛逆”的尝试。扣掉一星,单纯是因为在女权电影的光谱里,这种题材的天花板本来就不高。
——小旻233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学院奖陪跑/美国主旋律/阿伦索金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电影进行到一半时,脑中充斥着对我五年所学知识的怀疑。我们所学习的法律是什么,法律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自然法的价值是什么。直到电影结尾,5000个人名依次念出,我开始浑身颤栗,如同看辩护人结尾时一般。悔恨、尊敬、简短,所谓的法庭秩序在生命面前是那么渺小。当然将某一特定的案件裁判与宏大的国家命运、个人性命相提并论显得有那么不恰当,但这场审判从头开始就是不公平的,所谓的程序正义也就无从谈起。希望能每隔几年重温这部电影,让我时刻回忆起法律的价值与意义。它不该是统治阶级维持秩序的工具,无论统治阶级是谁,它应该是人民心声在剔除一切杂音、狂热、盲从之后最真切的反映。
——HS
毫无疑问是一部四平八稳的主旋律政治宣传片,但这部电影工整到了足够充当同类电影模板的地步。故事从左右两派的对抗开始,以七君子间的“和而不同”收尾,正方的主要人物的成长和转变顺理成章。特别值得称道的一点是电影的剪辑,导演创造性的用多视角展现人们对于关键事件的不同态度,特别是电影中段那场对游行示威戏的再现,三方势力先后念出同一句台词,冲击力十足。当然,主旋律电影的人物标签化、故事简单化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也让该片不可能称得上真正的惊世骇俗之作。
——小旻233
《集体》
学院奖国际电影/罗马尼亚
一场大火之后的救治,将罗马尼亚的医疗系统成为揭开整个国家贪腐的第一块遮羞布。作为一部纪录片,它呈现了整个医疗调查的全过程。从调查医院用的消毒剂被稀释了10倍开始,整个卫生部对于消毒剂的选用成为了第一个调查起点。医疗系统对于公款的“稀释”,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点,也就是言论自由与煽动暴力的界限,媒体一直在严格注意舆论的风口,防止其演变为社会的动乱和骚动,这也是经常在比例原则下衡量是否政府开始采取手段对于公众的干涉作为一个合理线的起点。此外,这部片对于司法程序与国家当局部门的尺度的把握,也贯穿于整个调查的过程中,包括检察官与卫生部对于消毒剂撤回问题的讨论,应该由司法程序而不是政府部门下令撤回不合格的消毒剂。我不能确定这到底是不是一部电影,倒是很像一部合格的社会事件政府调查步骤与媒体的质疑。这只有存在与言论自由和媒体自由的国家才能做到对于调查独立以及结果的论证和质疑。我记得之前上课老师说过,很多时候看这种片,更像是一种对于民主的意淫。在民主这个词已经变得有点戏谑的语境当下,更应该去理解这个词语包括的整个社会制度。这部片从一个方面展现出来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福山的书里曾经说过,民主到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制度发展的尾声,现在更多是对西方民主制度内部对于民主制度的彻底执行和监督。结合疫情的背景,福山认为,即使是民主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但并不代表对于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本颠覆和怀疑,而恰恰是这种体系在自我完善和贯彻的过程。
——YUKI
《酒精计划》
学院奖国际电影/中年危机/麦斯米科尔森
总体的构思肯定是别出心裁的,也有很多惊喜的桥段,比如政要喝酒的蒙太奇和结尾那场年度之舞。但回到“中年危机”这个主题上看,电影做的远远称不上好。北欧电影似乎总是不愿意展现人物面临的困境,而是单方面的着墨于他们为了脱困所做的努力,这就会让后续的种种折腾显得说服力不足,更会引起“你们是不是闲着没事干”的吐槽。另外,丹麦房子真的好大啊…
——小旻233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学院奖表演奖/阿兹海默症/霍普金斯
通过第一视角,这部片子让观众真实地代入了一位罹患阿兹海默症患者所面对的世界——那个世界是跳跃的间断的交错的支离破碎的——正如在影片前段,面对不断跳跃循环的剪辑镜头和交叠错乱混淆的空间与人物,“我”几度陷入了困惑的迷茫的怀疑的失重的状态。随着记忆、幻觉与现实逐渐交叉重合,“我”逐渐回归正常,"我感觉我要失去所有树叶…树枝、细风、柔雨…我已经感觉不到它们了",安东尼孩子般惶恐无助地喊着妈妈的时候,曾经食人的恐怖印象早已抛至九霄,只留下满屏心疼。
——Hygge
二、当代赏析
《小偷家族》
抛开生活来源和行为的正当性,小偷家族再平凡不过,像是幸福的一家人。奶奶偶尔回忆起爷爷,独自坐在窗外看烟花,爸爸在教儿子喊爸爸的时候有些为人父的紧张,妈妈带着女儿在商场挑选适合夏天的小裙子,姑姑像是还没长大的小女孩。来自家人的照顾尽管不是源于血缘,却远比血亲温暖得多,不被爱的人更懂得如何珍惜爱。
——Elm
《寄生虫》
阶级大概是大部分人谈论这部电影会提到的词。初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值4星,隔了两天写评论的此刻却只想给3星。我觉得影片刻画的穷人形象有点片面、消极了:一家人合谋陷害原来的司机、保姆,替换掉他们的工作。女儿觉得能管好自己就行了,干嘛担心会因为他们失业的人?
同是穷人却不互帮互助却互相残杀,特别是暴雨时同住在半地下室的穷人喊着帮他拉一把要被冲掉的自行车主角一家也漠视、只往自己淹掉的家跑。相较之下剧中的富人是比较善良、得体的:辞退被冤枉犯错的司机时也比较礼貌、对爸爸不满也没有当面表现出很厌恶、只是提醒了一下不要越线。想写的还有好多,时间缘故暂时先这样吧后面再补充。
——RWR
《民主的边缘》
这部电影带有反思,对民主的疑问。民主的进程正如这部电影描述的那样,卢拉上台之后,我们记得这种担忧,不确定他是否能够顺利就职。也记得这种希望,希望国家的种种不平等,能被直面。民主的活力在于,有一套自我的循环机制,对于人性和制度,做出制约。听这种话总是具有煽动性,卢拉在细节上做了很多事情,包括家庭救助计划。后来他的继任者迪尔玛,巴西第一位女总统,导演也从女性视角拍出了一位女性政治家为信仰而战的总统生涯,销声匿迹,是一种极大的自由。她说曾经的地下工作的时候,是一种极大的自由,后来都不曾拥有过。突然想起西西弗斯神话和尼采的上帝死了,民主理性的追寻,本来就是一个不断穷尽的过程,如果你开始寻觅,则一生都将带着这个方向为所谓的信仰而战。
——YUKI
《绿皮书》
别的不说,我的第一反应就是Shirley和《心灵奇旅》的Joe真的太像了……我都要怀疑Joe是按照Shirley画的人物形象了……电影剧情给人一种厚实的感觉,亲身经历过歧视和自卑的人更谨小慎微,时常用尽全力维护自尊,谁与谁都无法感同身受,只能尽力理解与尊重。再就是,非常喜欢Tony爸爸说的那句话,“Whatever you do, do it a hundred percent !” 做什么都应该百分百享受才对嘛!就像在英语电影课上准备专业课pre确实是相当不快乐的。
——Elm
又是一部聚焦于种族冲突+贫富差距的电影,这部电影就是《触不可及》的“种族转版”。很久没有给外国电影打五星了,给《绿皮书》打五星不是因为觉得它可以跟《肖申克的救赎》或者《控方证人》之类的神片媲美,而是因为对我来说《绿皮书》的主题、演员演技、情节节奏、画面都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而且作为一部喜剧,无论是电影中的笑点设计还是结尾的happy ending,《绿皮书》都做得可圈可点,非常符合我的taste。
电影将黑人和白人的刻板形象套到了对方身上,告诉观众一个道理:要判断一个人如何,不是看ta的出身或者肤色,而要看ta的言行。雪利博士和托尼都是不完美但是非常有魅力的角色,在彼此的影响下,托尼变得有礼貌有素质,雪利逐渐接受了自己的身份,在身份认同中找到了快乐。电影的细节也很棒,很好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几位主演的演技更是可圈可点,很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好故事,好细节,好画面,好演技,是我给这部电影五星的几个原因。
——Katherine
《小武》
尤其佩服几位非专业演员的演技,能如此真切地展现出小城里最本色的底层形象。电影的节奏现在看来略显拖沓,断断续续看了四次才看完,就像看马丁斯科塞斯的爱尔兰人。想起马丁斯科塞斯尤其喜欢这部电影,突然想起,两个人都是在用同样的方式描绘自己的故乡。小武的结局早已注定,路人旁观的目光是他该有的宿命。可抛开惯偷一事,小武从生到死,从未被人真正地爱过。他敏感而自卑,只能用无所谓来掩饰这一切。渴望被关心、渴望被爱,渴望到独自在人群里看着荧幕学唱歌,独自在澡堂里才敢放声高歌,却只能一次又一次被身边的人抛弃,留给他的只有一条天气预报。
——HS
《阳光普照》
一直生活在阳光底下的人找不到阴影,一直躲在阴影之中的人碰不到阳光。常说小孩子需要有挫折教育,阿豪拼命地想找到暗处躲起来承认自己不是完美无瑕的,却怎么也找不到,选择在与阿和见面后自杀,给自己上了一堂真正的挫折教育课,可惜没机会改正了。阿和一直躲在阿豪身后的影子里,没人看得到他的自暴自弃,以至于阿豪去世后,他慌乱无措,像是突然被掀开石头暴露在阳光底下的蚂蚁一样乱窜,我想那个时候阿和也被上了一堂生命换来的挫折教育课。最让人无奈的是阿文,用畸形的爱逼死了优秀的大儿子,再因为愧疚的爱杀了威胁小儿子的人,当阿和尝试着从错误中走出来,他的父亲反而再次走到阴影中。带着阿文杀人的故事结尾,片子压抑得让人觉得阳光都像丧失了光辉……
——Elm
本片片名叫阳光普照,但是影片整体的基调却是沉郁的压抑的阴暗的。整部片子想传达并非积极的正面的温情的东西,而是家庭关系的那些冷漠的绝情的软弱的 阴暗的角落。看完整部片,我心疼阿豪和阿和,让我觉得突然却又在意料之中的是阿豪的自杀。长期[沐浴]在父母超份额的爱和期待下,他[被迫]一直充当家里那个让父母引以为豪的儿子。阿和说,"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没有人愿意去知道他在想什么。这又何尝不是阿和的写照。阿文和琴姐给予阿豪的爱那么充裕,以至于阿豪找不到阴影可以躲起来,他没有暗处,没有水缸,只有阳光。而阿和得到的爱却那么匮乏,以至于他只能躲在阴影下,藏在他的水缸中,所以即使遭受欺负也不愿对家人诉说而走向偏差。
不自觉想到"父母是唯一不需要培训就直接上岗的",基于天性和本能的爱或是常态,但也可能发生偏差。影片最后,坐在阿和车后座的琴姐迷离恍惚仿佛若有所思地望着炙热强烈的阳光,似乎懂了许多。
——Hygge
三、远古经典(1990前)
《天国与地狱》
模板式的黑泽明电影,前半段用情景剧的方式制造戏剧冲突,表现人性善恶;后半段抽丝剥茧讲探案,正剧式拍法;最后结尾回到他常规的贫富、阶级主题。几个部分虽然有《生之欲》一样的割裂感(放在现代可能是三部电影的体量),但故事的紧张感足以让人忽视这个问题。后半段最神来之笔的应该是作为线索的彩色烟雾,黑白电影中的一抹“粉”让这部悬疑电影有了点希区柯克《迷魂记》的意思,算是同时代的“致敬”吧。
——小旻233
《后窗》
大师之作,虽然很多人的关键词落在偷窥欲上,但我最欣赏的是希区柯克构造环境的能力。跟随主人的镜头,虽然相机一直在一个固定的房间里,却能通过镜头中的不同角色能展开不同的故事线,从而将一个社区内所发生的故事表现的真实而生动。静养腿伤的记者,本能的挖掘力,从平淡无奇的画面中发现其背后隐藏的故事。同时作为一个摄影师,其用精致的构图,在有限的空间内,记录下最丰富的故事,这是摄影的美,也是电影的美。
——ZZT
《革命往事》
莱昂内往事三部曲中和美国往事同水平的。既是一部爽片,也极富人物刻画与镜头的艺术。胡安作为一个反对革命的土匪,十分戏剧性的走上了“革命之路”并当上了“革命英雄”,而热衷于革命事业的炸药师,却倒在乱枪里,片中运用了多种黑色幽默来暗讽革命的残酷,也正如片头毛主席语录所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运动。这也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者们走向的同一条道路吧。
——ZZT
四、特别介绍
本栏目主要分享群友在本月内观看电影后所撰写的长评:
移步“尔琦说”微信公众号查看微信文章(点击查看链接)
The End
致力于打造优秀法律同辈的圈层文化,
搭建最真实、有效、优质的信息分享平台
文字 | Legal Road 群友
排版 | Lesley